癌症對於現代人來說,是不可承受之痛。很多人談癌色變,很多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後,精氣神馬上垮了半截,精氣神沒了,人也就活不了了,很多癌症患者不是癌細胞自己發展到最後人體功能衰竭而死,而是被嚇死的。
中醫將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稱為「七情」,七情太過,均可影響身心健康導致疾病。因此《黃帝內經》認為「悲哀憂愁則心動」,「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」。聖經-箴言:『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』如果癌症病人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則會加速病情惡化。得了癌症更需以達觀的態度面對,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治療,可將癌細胞控制在最好的狀態。
人體就像一個很靈敏的機器,你有什麼樣的心情,身體就進行什麼樣的化學反應。心情就如同調節人體這部機器的調節密碼,是自己心理給身體輸入了不同的密碼。當遇到對應的外因條件時,這些密碼開始控制人體的氣血轉化,使之發生各種疾病。這種控制氣血變化的心情和邏輯概念,就是我們所說的疾病內因。而當疾病發生時,如果能有『好心情』配合人體的自癒能力,這樣人體內部就更容易扶正祛邪,使癌細胞改邪歸正,轉變為良性的正常細胞,恢復正常組織形態。
所以對抗癌症,心平樂觀是治療的關鍵,科學研究證明,每個人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,它一旦被激發出來,就會產生意外收穫,甚至出現奇蹟。信心可以激發身體的自癒潛能,所以只要癌症患者能盡快擺脫不良情緒,下決心一定要戰勝疾病,相信定有奇蹟發生。
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,患者因癌症而卸下生活和工作的重大負擔,樂觀地對待每一天的人和事,雖然有可能未痊癒,但也不易轉移,甚至會使治療效果更好。
由此可見,要恢復健康,積極的心態,是對抗癌症的重要手段,樂觀的心態,將使治療的效果加倍,對抗癌症一定要有健全的心理調整。
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,患者更加坦然地生活。他們面對現實,反思自己過去的一切,用新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,用積極的、有利於癌症康復的心理療法來輔助治療,生活得自在輕鬆,部分人因此而癌症治癒了。
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,患者對自己的身體,對生活等,會進行各種不良的恐懼聯想,使身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,會使癌痛的感覺加重,繼而又讓患者對此更加恐怖,以為大限將至。這樣會更加加重病情,不易治癒,並且會縮短生命。
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,患者不理解為什麼得癌,感覺這個世界如此不公平,怨天尤人,怒火中燒。這樣的人使身體氣血失常,會加速癌細胞的轉移,縮短生命。
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,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,不願意進行治療,對什麼都無所謂,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,越想越暗淡。如此病情得不到控制,人也就不容易存活。
有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嚇死的。聖經-箴言:『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 』跟據研究,被診斷出有癌症後,能抱著正面、樂觀的態度積極的治療,康復狀況都會比較好。
癌症患者不應該過度恐懼癌症,且要改變『 腫瘤一定要治癒 』的錯誤觀念,高血壓沒有治癒,糖尿病沒有治癒,心臟病也沒有治癒,也能活的好好的,癌症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呢?即使發生了轉移,與腫瘤共同生存10年、20年的也大有人在。癌症患者應該學會『 如何與癌症和平共處 』。
醫學的臨床上有兩類腫瘤患者往往活得最好:
第一類就是大剌剌、粗線條型的。他們往往天天都開開心心的,似乎大智若愚,因為他不會始終把癌症當成包袱背在心上,而能樂觀地過每一天,他們從不去想明天會怎麼樣,即使明天是世界未日,也是明天的事,這樣的人,反而康復的狀況最好。
第二類腫瘤患者,特別理性,非常理性地執行治療,認真地貫徹醫生的囑咐。這一類人通常也能活得很好。
第三類癌症患者,心態較神經質。他只是把焦點集中在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上,且一天到晚在做不必要的聯想。稍微有點兒頭疼了,就覺得:是不是腦轉移了?稍微有點兒屁股疼了,就覺得:是不是轉移到屁股上了?膀子有點兒不舒服了,他就會想:肯定轉移到骨頭了。其實,這類患者,內在許多機能處於失調或混亂狀態,心靈的“內亂”只會讓身體的內在環境更亂,從而為癌細胞的發展提供了更為適宜的條件。因此,這類人得了癌症後復發和轉移的機率大大高於前兩者。
癌症患者要『與癌症和平共處』。要從心理做起,時時存善念、以感恩的心、喜樂的心,感謝上天讓你更能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,感謝癌細胞讓你更懂得珍惜自己的身體,化小愛為大愛,進而投入公益團體,做公益事業,使生命活得更有價值與意義,內心所得到的喜樂也會更多,癌細胞就會隨之轉變,轉變為正常細胞,或是不再增長做怪。
就如前副總統蕭萬長(微笑抗癌)、蔡合城(見參考書籍:癌末癌細胞不見了)、陳綢阿嬤(籌建「陳綢少年家園」、「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」)、抗癌鬥士陳啟修,這樣即使癌細胞還在體內,也能與它和平共處。
患者獲知罹患癌症後,精神上便處於『 水深火熱 』之中,身體所受的病痛,加上內心所受的打擊與折磨,心理為往往『 敏感易受傷害 』。這個時候,家屬親人的積極支持,對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。因為每個人處於困境時,都希望別人幫他一把,而這種幫助,沒有能超過家人所給予的。
一項動物實驗中,用得了癌症的小老鼠做剝奪實驗(“剝奪”就是把它與其他老鼠隔離,分開餵養,對其造成一種情感的失落,比如小老鼠同母鼠分離,單獨餵養),發現被剝奪了情感餵養的小老鼠,生了癌後死得更快,群居的則死得很慢。這就體現了群眾支援、家庭支援的重要作用。
親人不幸患了癌症,如何幫助患癌的親人穩定情緒、確立信心很重要。一位醫生說:『 得了癌症,由家屬陪著來看病的,比如,妻子陪著丈夫來的,丈夫陪著妻子來的,子女陪著父母來的,且堅持長期這樣陪著的,康復效果要好得多。 』
不僅老年腫瘤患者,所有的腫瘤患者,都需要家庭關愛。溫暖的家庭關愛,勝過價值百萬的藥物,能讓人感覺生活的美好。
家庭支持是一種情感支持。因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,特別是生了腫瘤,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和情緒問題。
因此,我們強調:不管哪個年齡段的患者,只要是成年人,家庭給予充分的關愛是非常重要的。只有家庭給予持續的、恰到好處的關愛,才能夠讓生了腫瘤的人,更快地走出陰影。
還有一點需要注意,千萬不要把腫瘤患者,特別是本身就好動的腫瘤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當寵物看養。我們很多中年人看到老爸老媽得了癌症,就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,就對他特別呵護,並限制他的活動。有個老年患者就說:『 我現在生不如死,天天被看著,什麼都不允許幹。 』
因為人是社會動物,沒有活動就會傷心、悲哀。我們講哀莫大於心死,心死就會導致一個人身心機能降低,反而不利於康復。
曾有人戲說:腫瘤患者是大熊貓,一定要關起來,細心呵護。這個觀點也不是完全正確,呵護太過分,對腫瘤患者反而沒有好處。
對於一般的腫瘤患者,家屬應該給予必要的關愛,但不宜限制太多。因為,他畢竟還是一個身心俱全的人,他需要一定的社會活動和自由活動的空間。讓他像寵物那樣,天天在家裏看養,早晚會出問題。
其實,每個人都有體會,自我的生活越是豐富多彩,精神狀態就會越好,體力、情緒等也會很好。反之,把他關著看養,即使倍受呵護,卻不是他想要的,問題就會變得很嚴重。
所以我們強調:對於腫瘤患者,要給予適度的、持續的、細水長流的家庭關愛,同時要幫助他走出自己封閉的困境,要讓他重新回歸社會,參與某些能力所及且有意義的活動。
比如說參加一些宗教活動、慈善活動、社會公益活動、癌症俱樂部、社會大學等等,最好還能加上親近大自然的活動,一些老年患者,可以去參加老人活動,可以和老年人經常聊聊天。讓腫瘤患者回歸社會,有了社會角色,有了自我心理支撐,有群體歸屬感和群體支持,對他的康復將有大大的好處。